教育学有必要读博士吗

我没有读过硕士,博士就更不要说了,就连本科都是成人高考的那种,其真实的学历水平便就不用说了。但是,我却有一个同学读了博士,是教育学方面的博士,现在西南某地教育局当领导。尽管和我是中师以及进修中文专科、本科学历时是同学,因为人家是博士,所以每一次和他在一起时我都很不自信:人家能读博士,我为什么不能呢?

因而,我们人必须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人比人,气死人!如果你还敢于、善于拿自己的缺点去与人家优点相比,说不定在某些时候你可能想死的心都有了。

就拿我的这位同学来说,人家不但是博士,关键是还长得帅,妥妥的帅哥一枚,而且还娶了一名年轻漂亮女子为妻。据坊间人士说,这名漂亮的女子曾是他的学生,是他利用当老师时的权势“霸占”的。当时听了我就气不打一处出,这真是污蔑、嫉妒人不犯法,得不到葡萄吃就说葡萄是臭的,当下社会在高校里当老师的又不仅仅他一个,为啥只有他在内的少数人抱得美人归呢?在我看来是,人家不但有才,还帅且在高校工作,如果我是一个漂亮女子,我也会选择他的。

由此看来,我们这个人世间里的很多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你想要别人尊重你,那你就得有让别人尊重的地方。你想要让别人一直离不开你,那就得长期有价值可以用。你想要自己过得轻松惬意,那你就把那些不必要得社交摒弃掉。你想要让自己的爱人在乎你,那你就得把人家时刻放在心上。等等。要不,便就有可能一切都是一厢情愿。

为了干好工作,当然也是为了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在都兜兜转转和寻寻觅觅多年以后,我于是决定在有生之年读一个属于自己的教育学博士。我读的这个教育学博士,是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那种,文凭、学位当然就更没有了,但是我有信心把它研读好,也许到了退休那一天,甚或是到了老眼昏花那一天都毕不了业,我也仍然愿意坚持乐此不疲地把它攻读下去。

自己的这个教育学博士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少基层学校(幼儿园)太需要能把复杂的办学工作、办学活动简单化和同时又能够把看似简单的办学工作、办学活动或者是看似简单的知识点“构建”或“还原”得丰富有趣、有逻辑而且还简洁易懂的真正教育学博士、办学专家、做学问的专家、大家去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二是一些所谓的教育学方面的博士(我的这个同学除外)、专家、学者等,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媳妇出来大道理”得让不少学校(幼儿园)以及教师都无所适从。

综合多年以来到学校(幼儿园)开展工作时与校(园)长以及教师们的交谈所得,再结合自己近年来对包括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人的教育专著和哲学、社会学专著的阅读与思考,以及自己曾经在《中国教育报》记者岗位上的履职经历等,我认为,一个人仅仅只是在科研院所或是大学里关起门来“读”硕、读“博”,而不去到一线学校(幼儿园)开展相当长时间段的实地调查研究,不曾和校(园)长以及教师一起解决一些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遭遇到的问题,即便是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前沿、高大上的或者是时尚的教育(办学)理论理念,也是很难把理论、理念落地的,想要卓有成效地去指导好学校(幼儿园)的办学工作就更是不可能了。

“我们听专家讲的时候心潮澎湃,可回到学校就不知道该如何去搞了!”“专家讲的理论很高大上,对于我们不少基层幼儿园来说,既够不着,更落不了地!”这是不少一线教师或者是校(园)长等在听了专家讲座后发出的感慨。这样讲虽说是过了点,但也基本上是正确的。

那些所谓的真正的高手、专家、大家等,一定是不但可以把繁复、复杂问题简洁、简单化,而且是还能够把一些看似简洁、简单的问题“构建”“还原”到它们最初、最原始状态的人。相反,如果把原本繁复、复杂的问题诠释、演绎得更加繁复、复杂了,或者是不能够在简洁、简单中做到“以小见大”“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授人以渔”,那他们便就有可能是半吊子或半瓶水专家、大家,甚至干脆就是伪专家、伪大家了。

我在这里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来作说明。比如,当某人不但能够把陈景润关于“歌德巴赫猜想:1+1=2 的证明”,用一到两句或者是三到四句话简明扼要的讲述、讲解出来,还能够把陈景润是怎么去证明的以及他在证明过程中遭遇到困难、难题时又是如何去克服、化解的讲述、讲解清楚明白。那么,这个人便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学问大家了,或者是真正的数学专家、数学大家了。

那些所谓的高手或者是专家、大家,他们既是哲学家,又是小说家。

对于教育学方面的高手或者是专家、大家来说,就是不但能够把办学工作、办学理念简洁、简单为高度凝练且是通俗易懂的几句话,而且还能把这几句高度凝练和通俗易懂的话语落细、落小和落实在各个年级、各门学科、不同社团以及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问研究中。如此便就做到确保办学工作既能够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又能够从微观到中观在到宏观进而形成一个工作闭环了。要不,虽说也是在有序地开展各项办学工作、办学活动,可却由于没有及时的树立起“一切办学活动的目的首先是要成长老师同时也是为了要发展好学生(学龄前儿童)”“一切办学活动、办学工作都必须要围绕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学龄前儿童五大领域发展任务)以及学校(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等来开展”等思想观点、观念,就不同程度的使得学校(幼儿园)没有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办学事情百分之百地做对。

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助力更多学校(幼儿园)办好学,助力更多的一线教师把学科学问做得丰富生动并吸引人,把教书育人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入微以致达到最终要“见人(学生)见事(办学工作、办学活动)”目的,我曾先后撰写了以“全域想,享‘全育’”“办学当要‘见微知著’”为主题的系列谈文章共约130篇,受到不少同仁的好评。

攻读博士的方式方法有着很多种,说不定,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博览群书再加长时间、大面积的实地办学研究,比那些纯粹的书斋理论修习、研究更加务实和管用。

为把我自己的这个教育学博士学业研读好,从今往后,我将在用心、用情和用力研读好包括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朱永新、李镇西等在内有关专家的教育专著的同时,争取去到更多的学校(幼儿园)甚至是包括中职学校、高职学校、普通大学等在内的所有学校,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和校(园)长以及众多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办学、研究学术学问,赋能办学工作、办学活动以及办学特色等更上一个台阶,用学(习)、思(思考、反思)、研(实地调研、指导)、写(撰写随笔)共进共享方式,来完成我自己感兴趣、愿意付出的教育学博士学业修习。

博士的全称是“博士研究生”。我相信,当我把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大家们的专著都博览了后再在“研”“思”和“写”上下足苦功夫、硬功夫和细工夫,我自己的这个教育学博士愿望不实现都不可能。

(作者系独立教育学者、社会问题评论家、贵州省首批产业导师,贵州省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库成员,曾在《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级媒体工作并刊发了大量有影响的新闻稿件。)

■擅长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特色教育等重大课题的指导、策划、实施和结题;教育重大新闻稿件选题的策划、实施和撰写;教师教科研论文和学生作文写作等的指导。

注:以上内容仅个人观点,阅读更多优秀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景见有话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