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美术综合排名查询

这个5.20情“艺”浓浓!“赣青百美”展览开幕当天,10件优秀作品重磅揭晓!这些作品是江西美术青年写给赣鄱大地的浪漫情书,散播着新时代的艺术芬芳。你Pick哪一件?

01

绘画作品

《初心》

中国画

190x190cm

作品《初心》以江西苏区红色精神传承为主题,生动描绘了一群小学生看望老军人的情景。画面中坐在轮椅上的老战士似乎在动情地讲述着往昔艰苦奋斗的故事。画面从构图上以围坐聆听的形式,构建出老少互动的亲切场景,自然且富有生活气息,将观者迅速带入特定情境。作品笔法细腻,无论是老人脸上岁月的纹理,还是孩子们纯真专注的神情,都刻画入微,尽显工笔之精妙。作品以红色为基调渲染出温馨氛围,既生动诠释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初心”主题,又唤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敬意与对精神传承的重视。

刘文辉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央民族大学在读博士。现任职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欢颜》

漆画

150x195cm

这幅漆画描绘了赣剧《牡丹亭》演出场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深情对唱成为画面的中心。画面构图巧妙,演员扮相精致,传递出戏曲艺术的典雅之美。周围观众神态丰富,或欢笑或沉思, “欢颜” 尽显,真切反映出戏曲文化给乡村群众带来的精神愉悦。画家用细腻的笔触,营造出质朴而热烈的氛围,既展现了赣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与传承意义,也体现了送戏下乡这一文化惠民活动对乡村文化生活的滋润,彰显出传统文化扎根民间、绽放生机的动人景象。

黄东兴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

《渔获之光》

油画

150x200cm

这件油画作品从回顾历史的角度聚焦于江西赣江渔民的生活场景,画家以写实的手法细腻刻画出众多神态各异的渔民形象。画面中浓烈的色彩表现了曾经赣江渔业的繁荣以及渔民们质朴的生活方式,造型上以严谨的写实主义手法和空间架构,突出主体人物和远处满载而归的渔船,营造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展现了曾经赣江渔业劳作的真实画面,更蕴含着江西人民依水而生、与江相伴的深厚情感,是对赣江渔文化及渔民坚韧精神的艺术诠释。

马璟柏

南昌大学在读研究生,艺术学专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写生学会会员。

《守望》

中国画

200x150cm

《守望》以独特视角展现长江休渔期景象。画面中密集停泊的渔船,桅杆林立,不仅是对休渔期的直观反映,更是对渔民朴实生活的生动重现。画家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淡雅色调,营造出安宁氛围,暗示休渔期渔民对生态恢复的耐心等待与守护。船只的排列不仅是视觉元素的堆砌,更象征着渔民与长江休戚与共的关系,体现出他们对长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期盼与守望,也唤起人们对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视。

肖文静

南昌大学在读研究生,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笔画学会会员。

《韶华倾负》

中国画

185x148cm

这幅画具有鲜明的装饰艺术风格。作品以青花瓷纹样的独特视觉语言营造意境,并通过拼贴与破损效果运用,让部分区域似宣纸“撕裂”,显露出底层的景德镇缠枝莲纹、婺源徽派建筑砖雕纹样,形成虚实交错。艺术上,融合现代解构理念,以滕王阁飞檐与抽象几何形象错位重叠,模糊现实与梦境边界,在赣鄱大地的文脉肌理中,传递对虚幻意境的探索。

杨晶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江西画院,三级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智慧渔港建设者》

版画

80x100cm

北江发源江西信丰小茅山。自古以来,逐水而居的疍家人,便是北江的主人。在时代变迁中,北江畔疍家人居住的小渔村,如今变成大型渔港。作品在构图上用了多场景组合的方式,将与港湾建设相关的不同元素有序排布,维修的工人、闲步的村民、摇曳的渔船,共同勾勒出休渔季的渔港一派祥和与忙碌的景象。画家通过刀法的变化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对建设者人物形象及各类工具、船舶等物体的塑造精准且生动。

桂江

江西鹰潭人。湖北美术学院版画毕业,三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佛山艺术创作院院聘艺术家。

《庐山烟雨浙江潮》

中国画

200x700cm

作者移居九江后创作的水墨巨制《庐山烟雨浙江潮》,以雨中庐山为母题,将如琴湖、五老峰、牯岭街、三叠泉等标志性景观熔于一炉。画面随烟雨氤氲铺陈,墨色浓淡间忽明忽暗,既见泼墨洒脱之姿,亦含笔线精微之妙,营造“可居可游”的沉浸式山水意境。作者以传统水墨为骨,融入当代审美,通过虚实相生的章法,让庐山的灵秀与烟雨的朦胧浑然一体,既具地域文化特质,亦显文人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追求,是其深耕本土自然与人文的代表性创作。

何微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职于九江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半山美术馆馆长。

02

书法作品

《朱湾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

书法

415x124cm

这幅草书立轴作品抄录唐代朱湾《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一诗,在江西书法艺术的脉络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从笔法看,其书写流畅自然,与江西草书大家黄庭坚晚年从张旭、怀素处汲取灵感后,追求线条解放的理念有相通之处。在布局上,作品虽未刻意规整,却有着内在秩序,字的大小、疏密错落,如江西元代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卷》般,收放有度,于自由奔放中保持整体和谐,似能让人联想到江西山川的起伏错落之态。此作品紧扣诗中“古”字,在笔墨间传递古朴、苍劲气息,如同江西众多承载历史文化的古迹,以草书这一艺术形式,延续和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传承,展现书写者对江西草书传统的理解与创新。

龙友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职于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名誉院长,江西师大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03

陶瓷作品

《大国筋骨——城市天际线》

陶瓷

150x50x140cm

作品以景德镇高白泥为创作材料,以城市中的现代建筑为形,于泥土的温润中勾勒城市建设的壮丽长卷。作者以手捏成型的技法,让高岭土的肌理自然地诉说着材料语言。顶部的塔吊加入了动态装置,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建设过程的活力与动态,将“中国速度”的铿锵韵律化作可触碰的艺术张力。透视线沿瓷体延伸,在留白意境中构筑空间想象,黑白的色调交响既承续东方美学的写意精神,又以极简线条解构城市生长的筋骨。当景德镇千年窑火遇见新时代基建浪潮,这件作品恰似一块立体的“城市陶记”,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定格鄱大地以匠心筑就的时代荣光。

谭丹武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景德镇陶瓷大学在读博士。现任职于江西九江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委会副秘书长。

《声如罄·和声》

陶瓷

尺寸可变

“声如罄”是景德镇陶瓷的重要特点,但这个特点并未成为它的实用性价值。此作品就是利用青花瓷板共振发声,让画面和声音形成共同体,每一块瓷板的图形都对应声音内容,让观者在观看画面内容的同时感受到画面之外的声音,这些内容包表现了赣鄱大地的广阔水域,水陆交通的繁盛畅通,农耕村景的恬静安宁等。在电子设备的驱动下让和声成为一个视听艺术整体,同时也传递着作者对江西人文景观的独特理解。

张林杰

南昌大学美术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江西画院,三级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委会委员,江西省青联委员。

(优秀奖排名不分先后)

来源:江西画院

编辑:王升琨

审校:罗永顺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