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级家庭选择移民澳大利亚,希望能在这个遥远的国度中寻找到更好的生活。然而,事实却并非如他们所愿,移民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剧变。
对于许多移民家庭来说,这场冒险似乎并未如预期那般美好,反而让他们陷入了生活降级、事业倒退的窘境。有人形容移民澳洲只适合两种人:一种是富人,另一种是穷人。而偏偏,这条路却吸引了无数中产阶级趋之若鹜。
梦想与现实的落差:Jackson的故事据澳媒8月9日称,Jackson一家四口来自繁华的上海,7年前,他们满怀期待地移居到了墨尔本。原本以为能在异国他乡过上轻松惬意的生活,但现实却让他有些懊悔。当澳媒记者与他谈及两国生活的对比时,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惆怅。
“有时候也会后悔,因为当初是我执意来澳洲的。”Jackson坦率地说。
在移民前,Jackson在上海拥有两套房产,年收入过百万人民币,经济上毫无压力。为了顺利移民澳洲,他提前找好了一份工作,并卖掉了一套房产。
随着物价的飙升和贷款利率的增长,原本稳定的财务状况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如今,他的税后年收入大约为10万澳元,每月要偿还超过4000澳元的房贷,而教育、生活等开销则约5000澳元。因此,他不得不靠存款来补贴家用。
“越过越慌,老本总会吃完的。”他无奈地说道。
为了节省开支,Jackson已经习惯去超市购买特价商品,并在多个加油站之间辗转,只为找到最便宜的油价。
他还限制了一周外出就餐的次数,并尽量不购买衣物等非必需品。“我现在越来越小气了。”
他苦笑着对记者感慨,“没想到40多岁了,还要为生存发愁。”
尽管生活压力不断增加,Jackson依然没有回国的打算。他认为,回国意味着失业,“在这里发愁总比回去没工作强。”
事业的挣扎:Rachel的创业梦与Jackson相似,36岁的Rachel也对移民澳洲后的生活充满了矛盾。Rachel来自杭州,曾经营一家年收入超过千万的广告公司。
怀着对事业的无限憧憬,她全家移民到了墨尔本。然而,三年过去了,她却感到自己被“教育”得失去了信心,成了“中年失败组”的一员。
刚到澳洲时,Rachel手握港大硕士文凭,以为找工作会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现实却让她四处碰壁。
她自嘲道,“一开始就被职场‘教育’,基础岗位我看不上,管理岗人家看不上我。”
找工作不顺心,她决定创业,成立了一家传媒公司。结果,公司只接到了一些打印和设计等收入较低的业务。坚持了一年多后,公司最终难以为继。
“我是被市场‘教育’了,水土不服,人脉为零,又错判了体量。”Rachel感慨道。
迫于生活压力,她不得不重返职场,并向基础岗位妥协。“这次,是被现实‘教育’了。”她无奈地表示。
Rachel坦言自己并不后悔移民。一方面,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也不太乐观;另一方面,“起码这里没人认识我,从底层做起,也不怕丢脸。”
家庭生活的变迁:Susan的艰辛移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来自南京的Susan对此深有体会。
她向记者吐槽,“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到全能主妇,只差移民这条路。”
移民前,Susan在国内的生活可谓无忧无虑。她在事业单位工作,闲暇稳定,丈夫收入颇丰,夫妻俩无房贷、车贷,家务有父母和家政阿姨帮忙打理。可到了澳洲,一切都变了,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变得遥不可及。
Susan曾考虑过请家政阿姨,但高达5000澳元的月薪让她望而却步;想找人维护草坪和树篱,但300澳元一次的价格让她先生只能自学成才。这些事情看似琐碎,但却足以让他们感到生活的巨大压力。
Susan感慨道,“因为穷,只能事事靠自己了。”
在澳洲的生活不如意,Susan也难以回国。孩子已经无法适应国内的教育环境,这让她感到无奈。
“只能咬牙坚持,等等再看了。”她叹息道。
迷茫中的坚持:中产移民的共同困境通过与这些移民家庭的对话,不难发现他们在移民后的生活中普遍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他们曾经在国内过着优渥的生活,有房有车,收入不菲。但移民澳洲后,生活的降级、事业的倒退,甚至社交圈层的缩水,都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懊悔。
采访中,文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曾扪心自问,当初为什么要移民?
但最终,他们竟然无法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即便有人心生去意,回流却似乎比润出更难。他们大多已人到中年,国内资产已变卖,出国的亲友皆知,孩子的学业也难以与国内同龄人竞争。
最终,他们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这国,哪是这么容易就回得去呢?”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