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卧龙岗对联

20世纪50年代初,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南阳地区调查研究。工作之余,胡耀邦登上仰慕已久的南阳卧龙岗,看到了武侯祠大殿上高悬着的两副名联。

第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过得失,上联认为其善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孙子兵法》中所阐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下联则认为其在蜀国建立后,由于对天下大势判断失误,总的路线错了,所以在治理蜀国的过程中,无论具体的方法是宽是严都无济于事。

胡耀邦读罢这副对联后,不禁连连赞扬:“写得好!”

第二副对联为清朝南阳知府、襄阳人顾嘉衡所书: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自古以来,由于诸葛亮名扬天下,南阳和襄阳一直为诸葛亮出山襄助刘备之前,究竟是在河南南阳隐居还是在湖北襄阳(今襄樊市)隐居,而争论不休。

顾嘉衡是襄阳人,同时又是南阳知府,同意“襄阳说”会得罪南阳人,同意“南阳说”会得罪襄阳人,数典忘祖。当然,更主要的是顾嘉衡熟悉诸葛亮的志向抱负、人格风范和历史贡献,因此,他挥毫写下了这千古不朽的名联。

胡耀邦对顾嘉衡的这副名联早已心向往之。在南阳卧龙岗上见到顾嘉衡的真迹后,他兴奋不已,时而轻声细读,时而大声诵读,悉心体会,精心揣摩,七步之内,脱口而出: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南阳卧龙岗对联

胡耀邦的这副对联朴实无华,立意高远,感情真挚,掷地有声,受到随行人员的一致称赞。传开以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得到广泛传诵,成为卧龙岗上的一段佳话。(摘编自《党史博览》2008年第6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