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学出版社发布《2025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引发广泛关注。在广西高校版图中,广西大学以全国120位的成绩蝉联区内榜首,其"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层次与4星级评价彰显着"双一流"建设成效。紧随其后的广西师范大学(154位)和桂林理工大学(159位)延续强势表现,三校共同构成广西高等教育的"第一梯队"。
值得关注的是,南宁师范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院校通过特色学科建设,均较往年实现名次提升,其中广西艺术学院凭借艺术类学科优势稳居前10。这场年度洗牌不仅折射出区内高校发展的新格局,更凸显出学科特色化、办学差异化的竞争态势。
桂电进位:电子信息特色持续发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全国219位、广西第5的排位实现稳中有升。作为工信部与广西共建高校,该校依托"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的学科矩阵,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突破。
其国家级科研平台增至5个,2024年获批的"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在无人系统、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产教融合方面,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使毕业生在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带保持超高就业率。但相较于头部高校,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转化效率仍需提升。
广西财大崛起:经管学科构建新优势广西财经学院以全国349位的成绩跃居区内第12,较上年度提升6个位次。这所"广西金融人才摇篮"通过"新商科+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会计学、金融学两大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带动整体升级。
其中国-东盟数字经济研究院的成立,推动跨境金融、数字经济研究形成区域影响力。
2024年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在自贸区涉外企业就业率提升至37%,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率连续三年居全区首位。但作为应用型高校,其学术型硕士点的空白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短板。
北部湾大学调整:区位优势下的转型阵痛北部湾大学排名下滑至区内第14位,这所坐拥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位的高校正经历转型阵痛。虽然海洋科学、港口物流等特色专业保持优势,但2024年数据显示其科研经费总量同比下降12%,高水平论文产出量在同类院校中排名靠后。
值得关注的是,该校新设立的东盟数字贸易学院初见成效,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已为钦州港片区输送300余名专业人才。如何在"向海经济"战略中找准产学研结合点,将成为其扭转排名的关键。
结语纵观整个榜单,广西高校呈现"头部稳固、腰部竞争加剧、尾部特色突围"的发展态势。14所院校跻身区域一流大学行列,显示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但对比中西部同类省份,广西尚无高校进入全国百强,顶尖学科数量偏少等问题依然突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的推进,广西高校亟需在数字经济、跨境产业、海洋经济等领域打造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这场持续进行的排名洗牌,既是高校实力的动态呈现,更是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指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